![]() |
主要用途 | 著色劑 |
執(zhí)行標準 | 國標 |
CAS | 見包裝 |
型號 | 食品級 |
包裝規(guī)格 | 1*25 |
來源 | 天然著色劑 |
主要著色成分 | 其他 |
有效物質(zhì)含量 | 99% |
含量 | 99% |
色素含量 | 99% |
產(chǎn)品簡介
中文別名:巧克力棕 HT
英文名稱:Brown HT
法定編號:CAS[4553-89-3]
分子式:C27H18N4NaO9S2
分子量:652.57
產(chǎn)品性狀:
棕色粉末或顆粒,易溶于水的有色粉末。用量:一般為0.025g/kg。用途:用于果汁.飲料.酒.糖果等食品的著色。使用時,將準確稱量的本品至于容器中,然后逐漸加入適量溫水,并不斷攪拌,待完全溶解后即可使用。使用過程中盡量避免減少酸.堿.氧化劑.還原劑.金屬離子.微生物等的不良影響,并避免高溫及暴曬,以防褪色或變色。水溶性合成色素,易溶于水的棕色均勻粉末,復合色品種。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種,即能被人適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顏色的食品添加劑。食用色素也同食用香精一樣,分為天然和人工合成兩種。
主要作用
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澤,能促進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標。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過程中容易退色或變色,為了改善食品的色澤,人們常常在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質(zhì)。
在食品中添加色素并不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其實,在古代,人們就知道利用紅曲色素來制作紅酒。自從1856年英國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種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合成色素也登臺上場,扮演著改善食品色澤的角色。
食用合成色素一般色澤鮮艷,著色力強,穩(wěn)定性好,無臭無味,品質(zhì)均一,易于溶解和拼色,并且成本低廉,廣泛用于糖果、糕點上彩裝和軟飲料等的著色。色淀廣泛用于制造糖果、脂基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等。食用天然色素雖可廣泛用于多種食品著色,但一般著色力和穩(wěn)定性等均不如食用合成色素,而且成本較高。無機色素應用很少,多限于食品表面著色。
食用色素最初來自天然物,以后一度被食用合成色素所取代,又向食用天然色素的方向發(fā)展。
適用范圍:
飲料:注意水質(zhì)處理和產(chǎn)品避光,選擇水不溶物低的色素以保證產(chǎn)品亮麗透明,選擇85%含量色素以保證產(chǎn)品良好穩(wěn)定性。
乳化香精:需選用85%含量的產(chǎn)品,雜質(zhì)少,穩(wěn)定性好,同時需選擇鈣穩(wěn)定型日落黃,以避免乳化香精中日落黃遇鈣沉淀。
糖果:注意晚將色素加入,最好在糖煮沸后,與香精同時加入。
奶制品:盡量選用85%含量產(chǎn)品,以減少色素中所含的鹽對奶制品的不良影響。
烘焙/果醬:需選用85%含量并耐高溫的色素,耐果肉中的果酸和二氧化硫,最好在煮沸后,溫度開始下降后,二氧化硫含量達到最低點時加入濃縮色素溶液,故使用溶解度高的色素較理想,同時應使用色彩鮮明的顏色
。
罐頭食品:選用耐熱,耐果酸色素。利用赤鮮紅遇酸沉淀性能著色櫻桃罐頭,這樣色素不會滲入到罐頭溶液中。